离岸平衡战略,长期以来一直是英国数百年对待欧洲大陆的核心战略思考。自从大航海时代起,直至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,欧洲就始终是全球实力的绝对中心。因此,欧洲的第一强国自然被视为全球的首屈一指的力量。在这一背景下,作为一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国牛股动力,英国曾经长时间与西班牙、荷兰、法国等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在殖民霸权的竞争中展开较量。进入20世纪,德国的迅速崛起令英国倍感压力,因此他们制定了策略,无论在欧洲是哪一个国家最为强大,英国都会迅速组织反对联盟来对抗其扩张。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便是不止一次的反法同盟。而后来针对德奥的协约国联盟以及二战后对苏联实施铁幕政策,实际上都是这一战略思维的延续。归根结底,英国的目标是要绝对防止一个欧陆强国整合整个欧洲,从而使得英国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,最终丧失在全球舞台上的战略地位。
二战之后,全球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革,战争的惨痛后果使得整个欧洲都遭受了严重破坏,全球经济的重心也迅速转向北美。经过马歇尔计划的推动,西欧得以逐步恢复一些活力,然而,这一地区依然只是全球发达国家的一个小角落。二战后的新的基本全球格局中,除了北美的独大外,苏联以及一系列新独立国家的崛起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。这一变化导致欧洲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下降,以德国和法国为核心的西欧一体化进程,其战略价值也未再如以往那般强大。然而,离岸平衡的战略并没有因此消失,而是从英国的执掌中转移至新的超级大国——美国手中。此时,离岸平衡的对象也从以往的欧洲,特别是西欧,扩大至整个欧亚大陆。作为北美的超级强国,美国此时必须防止欧亚大陆上再出现一个新的超级大国牛股动力,以整合这一地域的主要力量,否则,美洲即便再大,也只能沦为地球最大的“离岛”,重蹈被边缘化的覆辙。
展开剩余52%在冷战时期,苏联成为了新离岸平衡的主要针对对象,这一局面助推了大三角战略的形成。随着苏联解体,超级大国一度失去了对手,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战略迷茫。而后,新的力量迅速崛起,超级大国开始重新调整策略,特别是拉拢和扶持南亚这一新兴力量。但到了2020年代,超级大国发现南亚的新兴力量实力之强大,已无力完全压制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南亚的这一力量竟然开始自信满满地宣称自己是21世纪的超级大国,反观东亚那些在过去三十年中遭受压制的国家,却坚决不承认自己是超级大国,尽管它们早已具备了这样的全面实力。
近期,南亚国家的动作频繁,他们不仅不在战争事务上选择站队西方,同时表现出乐于扮演“二道贩子”的角色,试图从中获益。更令人感到愤怒的是,他们计划联合120个国家,形成一个新的国际实体。2022年的海军下水吨位已超越超级大国,稳居全球第二的位置!因此,超级大国终于“忍无可忍”,开始采取措施,首先通过华尔街发布做空报告,向其发出战略警告,效果显著。如果南亚国家再不“识相”,超级大国估计还会准备更多的手段出手。可见,霸权从来都是不讲亲疏的。然而,原本运行良好的“新离岸平衡战略”,却成了摁葫芦起瓢的典型案例。最终,当年的大英在这一方面的战略失误让他们付出了代价;而当今的超级大国是否能够避免同样的困境,尚不得而知。
发布于:天津市长宏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