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陶雄,1961年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。家中以耕种为生,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,他有两个兄弟,自己是家中的二儿子。家境贫寒,小时候,他常常和父母一起在田间劳作,其他孩子在玩耍时,他总是忙着帮父母干活。湖南的夏天酷热难耐,汗水湿透了衣服几乎是家常便饭金鑫优配,但他从不抱怨。村里年长的老人喜欢聚在一起讲述过去的故事,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事迹,每当这时,年轻的李陶雄便会聚精会神地倾听,心里早已种下了参军的梦想。
1978年,18岁的李陶雄高中刚毕业,那个年代农村的年轻人选择不多,要么继续种田,要么外出打工谋生。李陶雄毫不犹豫,便决定参军报国。当年,他如愿穿上了军装,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,分配到了广西独立师54267部队1团1营3连2排5班,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步兵。部队的生活异常艰苦,每天一大早便开始跑操,晚上则要学习军事理论。训练场上,他负重跑步,射击场上他一次次调准瞄准镜的准头。李陶雄从不偷懒,无论做什么都尽心尽力,凭着自己扎实的训练,很快便成为了5班的班长。战友们对他极为尊敬,因为他不仅自己能干,还总是带着大家一起完成任务。
展开剩余82%1984年初,中越边境战火纷飞,广西独立师接到了出征命令,要和云南部队一同攻占老山和者阴山地区的高地,其中以靠茅山一带最为重要。得知有机会参战,年仅23岁的李陶雄毫不犹豫地申请了上前线。他年轻气盛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为国出一份力,毫不畏惧。茅山地形复杂,山高路窄,林木葱郁,敌军防守严密,地雷和隐蔽的堡垒几乎遍布每一寸土地。1984年4月25日,部队开始向前线开拔,李陶雄带领尖刀班冲在最前面,背着冲锋枪,身上携带着400发子弹和4颗手榴弹。山里湿气沉重,蚊虫肆虐,而他则时刻小心着地雷的威胁,一边用工兵铲开路,一边检查周围的地雷,一旦发现,立即标出位置让后续部队绕行。
然而,命运的捉弄让李陶雄痛失了一名新兵金鑫优配,那个战士不幸踩中了地雷,伤势惨重,李陶雄赶紧冲过去进行紧急包扎,但伤势过重,未能挽回生命。尽管内心沉重,他依旧带领队伍继续前进。4月26日,3连悄悄逼近了靠茅山7号高地附近的丛林,接下来的日子里,李陶雄带领小队执行了多项秘密任务,逐步清除了敌人的哨兵,并记录了敌方火力点的位置。直到5月7日,1营1连开始发起强攻,3连则负责侧翼掩护。
5月9日,战斗达到了最激烈的时刻,天空阴云密布,炮弹横飞,敌人的机枪扫射不断。李陶雄带着尖刀班一路前冲,趴在石堆后指挥战斗,手枪出击,一名敌人应声倒下。战友们一个个受伤倒下,他依然在前线高喊着:“稳住,继续推进!”然而,在战斗的关键时刻,为了保护战友撤离,他毫不犹豫地暴露了自己,爬到一块大石头上,投下手榴弹炸毁敌人的机枪阵地。就在这时,一枚炮弹在他身旁爆炸,四溅的弹片如利刃般刺入他的胸口、腹部和腿部,鲜血迅速浸透了战袍。他试图爬起来,却感到浑身无力,眼前一片黑暗,最终失去了意识。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将他抬下了战场,但那时他的生命几乎已被剥夺。
送到野战救护所后,医生一见到李陶雄的伤势,心跳已经消失,伤口深得能看到骨头,认为他已经没有救了。战友们依依不舍,有人提出再次抢救,但医生却无能为力。就在准备火化时,一位名叫郑英的护士在收拾遗体时发现他眼睛未完全闭上,胸口依然有些许温度。她立刻喊来医生再次检查,经过多次紧急抢救,最终将李陶雄从死神手中拉回。医生们尽全力为他做手术,李陶雄的生命奇迹般地恢复了。
李陶雄被送到广西303医院,经过检查,医生发现他体内共有170多块弹片,有些距离心脏仅有几毫米,有些甚至深入肺部。第一次手术持续了10个小时,移除了其中一些弹片,但他仍然昏迷不醒,接下来的78天里,他几乎靠输液和氧气维持生命。直到7月26日,他终于恢复知觉,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便是:“部队还在打仗吗?”尽管身体依旧虚弱,他的战斗精神却从未被击垮。
但康复之路远未结束。他的左腿被炸得骨碎,伤口化脓,连续高烧数日。医生认为必须截肢,但李陶雄坚决不同意,他要求尽力保住腿部,哪怕不能使用麻醉,他也要保持清醒,告诉医生哪些地方坏死。在整个手术过程中,他紧咬牙关,手掌攥得紧紧的,汗水如同水珠般滑落。40次大手术,80多次小手术,120多次的医疗折腾,终于将170块弹片全部取出,但他从未发一声抱怨。虽然左腿最终保住了,身体却彻底虚弱,左眼失明,右眼视力仅剩0.5,身上仍有一些弹片无法取出,伤口时时疼痛,但他从未放弃,坚韧地恢复着。1985年1月,经过长时间的治疗,李陶雄出院回到了家乡湖南郴州。
回到家中,看到儿子从战场归来,父母泪如泉涌,乡亲们敲锣打鼓,欢庆李陶雄的归来。大家都称他“军神”,送来食物和礼物,而李陶雄却微笑着说:“我没做什么特别的事,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”因为伤势严重,他被评定为三级残疾,退役后回到了家乡,定居在桂阳县的干休所。尽管生活并不轻松,眼睛视力模糊,腿脚不便,但他依然没有闲着。后来,他结婚了,妻子一直支持他,帮助他度过了艰难的岁月。
每年,李陶雄都会去南宁探望当年救他的护士郑英。郑英后来成为了303医院的护士长,退休后生活也较为顺利。每次见面,两人都会聊起当年的往事,感慨万千。李陶雄的事迹在部队和社会上传开,他获得了二等功,部队和政府都给了他许多荣誉,地方史志也将他的事迹记录下来。然而,李陶雄依然低调,他身体不好,却常常帮助其他退伍军人,分享自己的经历,告诉年轻人和平的珍贵。他说:“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,我还能活着,已经很好了。”有一次,他的伤口复发,治疗无效,部队医院立刻接手,确保他得到最好的照顾。
家里有张老照片,是他和战友们的合影。每当他凝视那张照片,他总是沉默片刻,然后说:“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永远没能回来的战友。”即使经历了这么多风雨,李陶雄依旧低调生活,他的故事不仅仅属于他自己,它也是那段历史中无数士兵的缩影。命运
发布于:天津市长宏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